文章

2025-11-20 太平山區懷古

圖片
上次在中環一帶閒遊 ,走訪了一些古蹟,這次補回一些未去過的地點。 照樣由中環站出發,到都爹利街煤氣燈打打卡,走上雪廠街,走訪早已成為 香港外國記者會及藝穗會地盤的冰屋。冰屋對面的會督府也相當有意思,是香港第二古老的西式住宅(最古老應該是前身為駐港英軍司令官邸 的「茶具文物館」),可惜不開放給公眾。 之後經德己立街及蘭桂坊到砵甸乍街看看石板街,D石板其實幾跣,長者要小心行。之後,上大館看看,這日檢閱廣場等空地在 佈置 聖誕裝飾,唔太方便走動。比較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域多利監獄各倉內的展覽,可以令遊客親身感受舊式監倉的環境及認識當中的歷史,原來這座大型監獄由十九世紀末一直營運到2006年才結役,也見證香港司法體系的轉變。 返回 砵甸乍街, 這邊有一些平價餐廳,其中一間叫「一橋拉麵」,價錢相當吸引,可惜中午時分排哂長龍食唔到。經嘉咸道上半山區走走,看見一間佈置懷舊的港式西餐廳—彩星餐廳,午餐只係$65,味道不過不失,但勝在夠大份,尼區黎講冇投訴。沿樓梯街落山,參觀前身為細菌研究所的醫學博物館,建於1906年。裡面介紹香港的公共醫療發展歷史及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鼠疫問題。入面嘅氛圍加上假人雕塑有潛質成為萬聖節熱點👻。 最後,到接近同期建設的卜公花園及更早期的文武廟。卜公花園是十九世紀末鼠疫大流行,港府整頓社區後建設的第一個公共花園,雖然經過多次翻新,但相信裡面嘅老榕樹🌳 見證著整段歷史。文武廟建於1847年,位處荷李活道,附近有很多古董店,下方亦有寫書法解籤的小攤,感覺很遊客feel,加上香火太鼎盛,拍拍照後就走人。 其他相關路線: 2023-1-20 港島遊 2025-9-3 中環閒遊 2025-11-18 薄扶林深度遊 醫學博物館,建於1906年,最初為細菌研究所,專注防疫工作,角色似今日的衛生防護中心 路線: 都爹利街--冰屋--會督府--蘭桂坊--砵甸乍街--大館--彩星餐廳--樓梯街--醫學博物館--卜公花園--上環文武廟--荷李活道 是日剪輯✌

2025-11-18 薄扶林深度遊

圖片
去年從社交媒體看見薄扶林有個「牧場」,一直想看看,始終牧場在香港比較少有。但查看之下發現只是個展館,並不是真的牧場 😂 。不過,過程中得悉薄扶林這個區域有 很多 具歷史價值的東西 值得走訪 ,而且筆者也甚少到該區,因此便決定深度遊一下( 上次到訪已經是9年前 ,當時只是到水塘逛逛,再由水塘走至山頂盧吉道看風景)。 乘巴士到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下車,看看附設的 露德聖母堂。之後,到置富南區廣場,途經Stanford的一個私家室內泳池。 商場內的food court都多野食,可作午餐後備方案😁。越過置富道走到今日重點—薄扶林村。 此村 17世紀起已有人聚居, 最早書面記錄為1819年《新安縣誌》,最初為農業聚落。狹窄巷弄和傳統村屋與 茶果嶺 及 亞公岩 等類似,但整體規模大得多,也保養得較好。20世紀,許多村民轉到乳牛牧場工作,村落逐漸融入現代生活。基於其歷史價值, 薄扶林村 2014年入選世界遺產基金觀察名單,翌年附近的前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也順勢被活化。 臨近中午在村內碩果僅存的舊式茶樓—新華茶樓飲茶,嘆番一盅兩件,雖然質素一般,但懷舊一下都ok的。午後到訪周邊古蹟,包括草蘆、伯大尼修道院、 薄鳧林牧場及大學堂宿舍(杜格拉斯堡)等。臨時walk in了 薄鳧林牧場的 導賞活動 (雖說是免費,但其實要收取10蚊平台費😛),為時30分鐘好值得聽。 接著,順道到 薄扶林水塘拍照,經小路進入 水塘的水管路,途經前身為譚雅士大宅的 Jessville。被業主完全改成私人屋苑,讓公眾無法參觀這座古蹟實在有點可惜。最後,趁未關門急走至西北面的東華義莊及大口環村看看,完成一日緊湊的行程。 其他相關路線: 2016-7-2 薄扶林水塘--山頂 2018-2-3 摩星嶺西高山 2022-10-15 瀑布灣 薄鳧林牧場內的1比1牛牛模型,可以讓小朋友體驗榨奶 路線: 露德聖母堂 -- 置富南區廣場 --薄扶林村--伯大尼-- 薄鳧林牧場 --大學堂宿舍-- 薄扶林 公眾騎術學校-- 薄扶林水塘-- 薄扶林輸水管--Jessville--東華義莊--大口環村 地圖: 由於地圖以其他應用程式繪製,與google map的線條略有偏差 是日剪輯✌

2025-11-13 大東山西龍脊及北脊

圖片
又到芒草季節 🌿 ,行一條新路線上大東山。本想走南脊,但見天色一般,有點浪費了這條靚線,於是改行了西面另一條無名荒脊(姑且稱之為西南荒脊),接鳳徑後直通西龍脊。 走西龍脊要先下一小段山落西龍石澗,之後經過一個石林才開始上攀。這日的芒草感覺開得不太好看,可能是氣候變化的關係,天氣越來越遲轉涼,芒草盛開的時間也因此延後。不過,今日的人潮也比預期中少。 在大東山上稍息後,經之前未走過的北脊下山,八年前曾經走過偏西的 大石脊下石獅山及禾寮墩 ,印象中這些區域的山路並不好走,斜率高而多碎石,這次行走的北脊也是類似,而且除開段之外沒有什麼景觀。中途遇見一個小石堤,未知是否曾有人在此居住或開墾農地。 下山後經黃龍坑道到馬灣涌村看看,順便食下午茶。黃龍坑道的野狗數目明顯比之前增加了 🐕 ,而且山邊擺了一些盤碟,應該是有人在餵養。走入 馬灣涌村,村內仍保留舊式漁村的風貌,並新設一個港鐵小展廳,介紹東涌延線的工程,原來要到2029年才建好...... 地圖app顯示近東涌西站的地盤有個「泰國廟」,試著去找找,雖然位置有點偏離,但果見地盤內有個金色佛像😂,惟網上似乎查不到相關資料。最後,係涌口茶餐廳食下午茶後經沿海行人步道返東涌站。 其他相關路線: 2016-11-17 大東山日落 2017-11-11 青龍脊 2021-11-14 閒遊大東山 從大東山北脊下山,斜率偏高,有一定難度 路線:伯公坳--南大嶼郊遊徑--大東山西南荒脊--西龍脊--大東山(869米)--大東山北脊--獅龍古道--黃龍坑郊遊徑--赤鱲角新村--馬灣涌村--東涌站 距離:10.5公里; 上升幅度:790米;下降幅度:1100 米 需時:5小時 難度:LV3 (2.84)    交通 <附有網站連結>: 伯公坳 東涌站 地圖: 由於地圖以其他應用程式繪製,與google map的線條略有偏差 高度圖: 注意: 大東山西南脊荒脊處荒廢狀態,加上斜率高,新手不宜。 大東山北脊接近大東山一段斜率較高,且多碎石,須小心滑倒。 黃龍坑道有不少野狗,須注意安全。 是日剪輯✌

2025-11-10 嘉龍石室

圖片
由加拿大回港後開始秋涼的季節 💨 。很久沒有跟隊行山,今次見路線有趣,筆者亦較少涉足這個區域,決定跟隊走走。 由豪景花園商場出發,沿青山公路西行,登上一個山坡繞到「逸璟·龍灣」後方,看看一個光緒年間的風水墓穴。之後繼續登山看看駱駝石及不明水桶石屋 。下山沿著屯門公路往西北走,經地道 🕳️ 越過屯門公路登嘉龍山脊。此山脊有大量巨石 🪨 ,其中有一個人工製成的石室,被人稱為「嘉龍石室」,未知有關之用途等背景資料。 在大石群上稍息後,繼續登山走上224光禿山頭,此處景觀開揚。下山往西北方向落大欖涌引水道,再經黃屋脊落黃屋村散水。 其他相關路線: 2017-5-1 九逕山.元朗群山 2017-8-26 蓮花石澗 2021-11-27 桃坑峒 嘉龍石室,用途及歷史都是一個謎 路線:豪景花園商場--光緒墓穴--嘉龍村--嘉龍石室--224米山頭--大欖涌引水道--黃屋村--大欖涌村--屯門公路轉車站 距離:6.2公里; 上升幅度:550米;下降幅度:57 0米 需時:3.5小時 難度:LV2     交通 <附有網站連結>: 豪景花園商場 屯門公路轉車站 地圖: 由於地圖以其他應用程式繪製,與google map的線條略有偏差 高度圖: 注意: 由嘉龍村通往嘉龍石室所在的山坡要越過屯門公路,經由地道前往須帶備頭燈,新手不宜。 山脊部份位置須手腳並用攀爬,宜帶備手套。 山脊路段多處有碎石沙礫,要慎防滑倒。 是日剪輯✌

2025-10-10至2025-11-2 加拿大美國24天遊

圖片
筆者八年前去過一趟長途遠行,加拿大是 當時 其中一個選項,但考慮各種因素後決定去南美洲。這次趁有比較多時間,重新計劃加拿大之旅,並同時到訪美國,兼且探一探遠在溫哥華的朋友。這趟旅程本擬在九月進行,但被 美國領事館面試 一環拖住,結果要延遲至十月😶。 本次旅程分開五個部分: Day1 —Day5: 黃刀鎮 🌌 Day6 —Day10: 溫哥華(1) 🍁 Day11 —Day15: 西雅圖 🛰️ Day16 —Day19: 洛基山脈 🏔️ Day20 —Day24: 溫哥華(2) 🐳 黃刀鎮的 追光之旅 和Granville Island的 觀鯨活動 都是筆者的初體驗,而西雅圖獨特的 地下城歷史 亦令筆者印象深刻。總括而言,今次旅程相當豐富,過程中有賴溫哥華朋友們的carry及款待,非常感謝他們❤️! 趁秋季到訪楓葉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基本資料

2025-10-9 麥當勞50周年展覽

圖片
8月下旬特意到訪多間具歷史意義的老麥 ,記念香港老麥50周年,當時不知道還有這個在Freespace舉辦的展覽,收到消息後即刻在網上買飛,盛惠$35,上午11時入場參觀,看完順道在附近找東西吃,但這次不吃麥記了😂。 展覽中的重點:1975年元祖香港老麥模擬店 是日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