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5月, 2017 起發佈的文章

2017-5-20 大澳獅象虎

圖片
廢話: 幾日前剛走完大嶼山西部的萬丈布石澗及靠近大澳南部的山峰,這次和友人走訪大澳北邊的另一群山峰—獅山、象山及虎山。這一系列的山環抱著大澳,且均以動物命名🦁🐘🐯,有一種守護神的感覺,也具風水的意味。 象山周邊的打卡石位 路線:靈隱寺 -- 獅山(322米) --象山(452米) --嶼北界碑--大澳新基橋--吉慶街--虎山(75米)--大澳橋--大澳車站 距離:7.9公里; 上升幅度:540米;下降幅度:580 米 需時:5小時 難度:LV2 (2.03)    交通 <附有網站連結>: 大澳 地圖: 由於地圖以其他應用程式繪製,與google map的線條略有偏差 高度圖: 注意: 象山西脊的山路較多碎石,下山時須慎防滑倒。 是日剪輯✌

2017-5-17 萬丈布石澗

圖片
廢話: 幾日前走過 黃龍石澗 ,這日再獨自走訪大嶼山的另一條九大石澗—水澇漕/萬丈布石澗。遠觀之下,萬丈布石澗的瀑布在長長的澗道中沖刷,仿如一大匹銀布在山野中飄揚,因此被名為「萬丈布」。 萬丈布石澗的水質,感覺較黃龍及雙鹿等稍為差一點,是深邃的墨綠色,但 其美在於開揚,壯觀的潭瀑連成一線,由高處向下回望可欣賞到萬丈銀布的水流之勢,配上二澳的海景真係一絕。 走完石澗,再經牙鷹山及尖峰山回大澳,牙鷹山上的360度視野景觀也是不俗,而尖峰山頂也是觀賞大澳地勢的一個好地方。 萬丈布石澗的第一個大瀑 路線: 大澳--牙鷹角--水澇漕石澗--萬丈布石澗--蠅螂山(326米)--牙鷹山(373米)--尖峰山(339米)--大澳 距離:8.7公里; 上升幅度:590米;下降幅度:590 米 需時:5小時 難度:LV2    交通 <附有網站連結>: 大澳 地圖: 由於地圖以其他應用程式繪製,與google map的線條略有偏差 高度圖: 注意: 水澇漕石澗入澗口有大量蚊蟲滋生,須做好防蚊措施。 澗中的大潭有一定深度,不諳水性者不宜下水。 不宜在天池嬉水,免生危險及污染居民水源。 尖峰山周邊的山徑較為隱蔽不清,新手不宜。 是日剪輯✌

2017-5-12 黃龍石澗

圖片
廢話: 黃龍石澗起源於雙東坳,流入東涌灣,是大嶼山北面的名澗,與 大城石澗 及 雙鹿石澗 並列為香港九大石澗的「常駐成員」,在各大版本都有她們的身影,足見其在山界中的認受性 。此外,黃龍石澗也是「東涌五龍」之中最為知名的石澗,連接各支流小澗,相當有大澗的風範。筆者這日獨個兒走訪黃龍石澗,巧遇「幻日環」的罕見天象,未知上天有什麼啟示😝?可惜的是,走到後段手機鏡頭被水汽弄到極之模糊,無法拍照,龍尾瀑及三龍峽等名點都未能拍下... 黃龍瀑 路線:東涌站 --黃龍坑郊遊場地 -- 黃龍石澗 --雙東坳 -- 梅窩 距離:11.1公里; 上升幅度:950米;下降幅度:940 米 需時:6小時 難度:LV3 (3.16)    交通 <附有網站連結>: 東涌站 梅窩 地圖: 由於地圖以其他應用程式繪製,與google map的線條略有偏差 高度圖: 注意: 黃龍石澗澗途較長,後段有不少須手腳並用的攀爬位置(e.g.三險),新手不宜。 由澗源走至雙東坳的路況不太清晰 。 是日剪輯✌

2017-5-1 九逕山.元朗群山

圖片
廢話: 今天本想行 黃龍石澗 及二東,但見天色尚陰,加上一段時間沒有涉足新界西,故想抓住春天的尾巴行多次山線kill標。 這次有點貪心,打算一氣過連走九逕山及元朗那邊的六座山峰,路程長度超越2月那次的 港島八峰連走 ,由早上一直走到入黑,有點chur... 大欖涌郊遊徑的景觀 路線: 屯門站--何福堂書院--九逕山(507米)--大石頂(490米)--伯公坳--吉慶橋--白水嶺(268米)--黃茅嶺(260米)--四排石山(290米)--井坑山(237米)--掌牛山(220米)--蠔殼山(149米)--凹頭--元朗站 距離:19.6公里; 上升幅度:1600米;下降幅度:1600 米 需時:8小時 難度:LV5 (4.87)     交通 <附有網站連結>: 屯門站 元朗站 地圖: 由於地圖以其他應用程式繪製,與google map的線條略有偏差 高度圖: 注意: 九逕山一帶山路有不少浮沙碎石,有一處谷位(白石坑入澗位)斜率甚高,須注意安全。 大欖涌郊遊徑路況清晰但起伏多,需一定體力,由井坑山行至掌牛山及蠔殼山路勢略為崎嶇。 路途遙遠,新手不宜。 是日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