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月, 2018 起發佈的文章

2018-1-13 女婆山

圖片
廢話: 女婆山本名為雷婆山,可能與該處常有雷雨相關,至於雷婆據說是雷公個老婆,但係味即係封神榜入面既雷神電母🤔? 這日趁天氣好與友人在馬鞍山一帶來一趟kill bill之旅,先由突破青年村上女婆山,經過女婆坳及梅子林村再登石芽山,之後南下到黃竹山,再重訪 水牛、黃牛 二山。稍息後繼續南下登尖尾峰,經大老坳走到靠東的一座小峰枕田山,最後穿過百花林看看孫太夫人之墓,在井欄樹結束行程。 女婆山和女婆坳之間的大石群 路線:突破青年村 -- 女婆山(399米) --女婆坳(260米) --梅子林村--石芽山(540米)--黃竹山(566米) --水牛山(606米) --黃 牛山(604米)--尖尾峰(397米)--茂草岩--大老坳(465米)--枕田山(411米)--百花林--井欄樹 距離:15.5公里; 上升幅度:1500米;下降幅度:1400 米 需時:8小時 難度:LV4 (3.93)    交通 <附有網站連結>: 突破青年村 井欄樹 地圖: 由於地圖以其他應用程式繪製,與google map的線條略有偏差 高度圖: 注意: 由突破青年村上山的路、茂草岩及枕田山周邊的山路皆較隱蔽不清,新手不宜。 梅子林村及茂草岩村均有惡犬,須保持安靜及注意安全。 是日剪輯✌

2018-1-1 三角石河

圖片
廢話: 這日跟朋友走走馬鞍山的山澗,由於1月份澗水水量普遍較少,所以這次行程都是以攀岩看景為主。 由耀安邨出發,走馬鞍山村路到信義新村,經小徑走上 黃金壁脊 ,再次登上 吊手岩 。之後,沿南面的吊馬脊下山,這條路不太好走,斜率而且多碎石。下走至一廢村附近,轉入乾涸的西馬肚石澗,一直上溯至接上西馬肚坑及西馬肚左坑。遇一高高矗立的濕壁難以繼續上行,折返沿西馬肚左壁棧道走上三角石河。立於三角石河,看到漫山都堆滿大石,場面頗為壯觀。但石塊大部分都不太牢固,要小心借力上行。之後接回主要山徑登馬鞍山主峰。最後,沿礦場外脊下山到馬鞍山村結束行程。 三角石河 路線:耀安邨--信義新村--黃金壁脊--吊手岩(589米)--吊馬脊--西馬肚石澗--西馬肚坑--西馬肚左壁棧道--三角石河--馬鞍山(702米)--礦場外脊--馬鞍山村 距離:9公里; 上升幅度:1200米;下降幅度:1000 米 需時:6.5小時 難度:LV4    交通 <附有網站連結>: 耀安邨 馬鞍山村 地圖: 由於地圖以其他應用程式繪製,與google map的線條略有偏差 高度圖: 注意: 吊馬脊、西馬肚石澗及西馬肚坑等涉及大量攀爬,新手不宜。 吊馬脊斜率高,加上多碎石,須小心滑倒。 西馬肚坑左源上游多為直壁,較難徒手攀越, 新手不宜。 三角石河石塊不穩,須注意安全。 馬鞍山村站村巴多人乘搭,乘載量嚴重不足,且多供村民優先使用,故或需步行回市區。 是日剪輯✌

2017-12-30 鶴咀山

圖片
廢話: 一年將盡,找一條海闊天空的路線走走,慶幸這日天氣晴朗,為這年畫上完美的句號。 之前曾看過一本介紹香港掌故的事,印象中裡面提到有山界前輩戲稱鶴咀山上的兩個衛星通訊站為「千里眼」,鶴咀半島上那兩個則為「順風耳」,看相片其形態確實有點神似。去年6月已經到訪過 鶴咀 ,這日要上鶴咀山看一看這對「千里眼」 👀 ,順便走走其北面有名的坡板脊。 先由柴灣站 E出口 起步, 經天橋進入興華廣場再經電梯行至地面到達環翠里,再經 環翠道、歌連臣角道到達天主教墳場。越過墳場後的首段林徑會進入引水道範圍,之後要轉左再上行接第二段林徑上港島徑,西行至歌連臣山食水定壓缸折而向南走竹林小徑上歌連臣山,途中遇見一款舊式的紅磚三角測量站 🧱 。 繼續向南下山,經雲枕山到龍脊範圍,這邊遊人眾多,最吸晴的莫過於天上的滑翔傘,成功見證起飛當刻令人難忘。之後,經南面山王墓,穿過石澳道,走到大風坳(即鶴咀車站處),沿西面山脊上鶴咀山,最後經北面坡板脊下山到石澳結束行程。 龍脊是香港有名的滑翔傘勝地😁 路線:柴灣站--柴灣歌連臣角道天主教聖十字架墳場--歌連臣山食水定壓缸 --哥連臣山(348米) --雲枕山(265米) -- 打爛呈頂山(284米) --山王墓 --大風坳 --鶴咀山(325米)--坡板脊--石澳泳灘 距離:9.2公里; 上升幅度:760米;下降幅度:920 米 需時:5小時 難度:LV2 (2.34)   交通 <附有網站連結>: 柴灣站 石澳 地圖: 由於地圖以其他應用程式繪製,與google map的線條略有偏差 高度圖: 注意: 在歌連臣山食水定壓缸附近上歌連臣山的入山口略為隱蔽。 鶴咀山頂有電台,有高壓電且閒人免進。 鶴咀山的坡板脊有一定斜度,行走時須將重心降低,慎防跌倒。 是日剪輯✌